壽衣是專為逝者設計於入殮時穿著的整套衣著。無論是任何宗教傳統及現代皆統稱為壽衣。壽衣為逝者身卓的衣服乾淨端莊,見祖先不至於失了體面。
台灣禮俗中,會在父母健在但健康狀況不穩定時添購壽衣,放置床頭櫃或衣櫃裡,有為父母增壽和為其兒孫添福的意思。
明末清初時期,統治者強令其統治下的漢族及南方少數民族的男子改剃滿族髡(ㄎㄨㄣ)髮髮型的「剃髮令」(或稱「薙髮令」),並改著滿族服飾的政策。
這些政策涉及民族文化認同,主要是針對漢族。而政策實施的原因之一是為了區別服從者和反抗者,方便統治。
準確來說,由於中國漢人穿著自己的民族服裝漢服而被大批殺戮。當年他們抗爭的結果是:活人不許穿,死了才可以穿。
於是大約三百六十年前,漢族人死去之後,才可以脫下別族的長袍馬褂,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裝,並在臉上蒙一塊白布,表示無顏見地下的列祖列宗。
此習俗延續了三百多年,三百多年來漢服只能作為「壽衣」短暫留存在華夏大地,而永遠隨離開的人一道埋入黃土隴中
這就是史學家所說的:神州不覆漢衣冠。 剃了三百年頭、留了三百年辮子、穿了三百年旗袍馬褂的中國人。
女士有較為傳統的衣裙、旗袍及偏向現代年輕的鳳仙裝、教會服及居士服。可以依據宗教類別和逝者的宗教信仰做選擇。
► 此處選購各式壽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