壽衣是什麼?
壽衣是專為逝者設計於入殮時穿著的整套衣著。無論是任何宗教傳統及現代皆統稱為壽衣。壽衣為逝者身卓的衣服乾淨端莊,見祖先不至於失了體面。
另一說法是穿著這種舊時衣物,在人過世後方便和已經去世的祖先相認,因為家族的祖先們穿的也是這種舊款衣物。
壽衣可以生前購買嗎?
台灣禮俗中,會在父母健在但健康狀況不穩定時添購壽衣,放置床頭櫃或衣櫃裡,有為父母增壽和為其兒孫添福的意思。
壽衣的起源
明末清初時期,統治者強令其統治下的漢族及南方少數民族的男子改剃滿族髡(ㄎㄨㄣ)髮髮型的「剃髮令」(或稱「薙髮令」),並改著滿族服飾的政策。
這些政策涉及民族文化認同,主要是針對漢族。而政策實施的原因之一是為了區別服從者和反抗者,方便統治。
準確來說,由於中國漢人穿著自己的民族服裝漢服而被大批殺戮。當年他們抗爭的結果是:活人不許穿,死了才可以穿。
於是大約三百六十年前,漢族人死去之後,才可以脫下別族的長袍馬褂,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裝,並在臉上蒙一塊白布,表示無顏見地下的列祖列宗。
此習俗延續了三百多年,三百多年來漢服只能作為「壽衣」短暫留存在華夏大地,而永遠隨離開的人一道埋入黃土隴中
這就是史學家所說的:神州不覆漢衣冠。 剃了三百年頭、留了三百年辮子、穿了三百年旗袍馬褂的中國人。
壽衣有區分宗教信仰嗎?
男士有較為傳統的長袍馬褂,及現代的西裝、教會服及居士服
女士有較為傳統的衣裙、旗袍及偏向現代年輕的鳳仙裝、教會服及居士服。可以依據宗教類別和逝者的宗教信仰做選擇。
壽衣該如何挑選?
可先依照逝者性別,再以宗教、款式顏色做挑選。若逝者為母親,普遍女性較了解女性喜好,建議由媳婦女兒挑選較合適。
一定要穿壽衣嗎?
考慮成年人身型年紀,壽衣的可燒化材質與一般衣物不同,為求遺骨燒化的完整性,建議穿著壽衣較為正式合適。
壽衣傳統習俗
台灣現行習俗為「算層不算件」,壽衣須取單數,象徵吉利,而且上衣稱「領」,下衣稱「腰」,即上衣有三、五、七、九領,下衣有三腰、五腰等之分。
壽衣一般穿著五件七層(上衣含內裡即為兩層),也有九、十一、十三層等,因層同「成」音,象徵其人功成,家屬名成。
救人一命遠勝於建造七層浮屠,此人功德無量,把七層浮屠對應在葬禮壽衣上,功德圓滿、永登極樂的寓意。
壽衣尺寸如何挑選?
45公斤以下建議穿著M即可
46-100公斤建議穿著XL即可
100-130公斤建議穿著3L加大
130-150公斤建議穿著5L加大
(若為特殊體型建議先與客服討論)
.男性【長袍馬褂】
100公斤以下建議穿著XL即可
100-130公斤建議穿著3L加大
(特殊體型建議先與客服討論)
.女性【衣裙、鳳仙裝】
100公斤以下建議穿著XL即可
100-130公斤建議穿著3L加大
(特殊體型建議先與客服討論)
【壽衣配件】
.首飾
金銀戒指手環等皆意味穿金戴銀,來世榮華富貴
.棺底蓆/草蓆/壽內
鋪棺木底層,棺內床墊支用
.口含銀
來世不受窮,有更好的命運。
.過山褲
為褲管一正縫一反縫的褲子,讓亡者在往陰間路上遇有惡鬼攔路時,丟給對方穿的緩兵之計。因褲管一正一反無法穿上,亡者可趁機逃離。
.紙金童玉女
隨身嫺是一對置於棺內的男女紙,為供亡者貼身使喚的奴僕。
.圓鏡
供逝者注意自己的儀容。
.梳子
供逝者將梳妝好,以好的容貌見祖先。
.扇子
路上若較炎熱可扇風。
.荷包
隨身攜帶一些盤纏及過路費。
穿著壽衣的注意事項
.衣物須寬鬆好穿脫
壽衣必須符合「寬鬆、好穿脫」的條件,切勿選擇緊身、無彈性的衣物。
.衣物不能有口袋
口袋象徵帶走子孫福氣和財氣,如果自己喜歡的衣服有口袋的話可以將口袋縫起來,袖口蓋住往生者的手。傳統觀念認為往生者的雙手露出來,後代會成為乞丐
.尼龍、塑膠、皮料、要避免
挑選緞類、棉質及蠶絲等天然材質成份比例較高的衣服,不論是火葬、樹葬等任何安葬方式都須注意往生者的壽衣材質。
盡量避免選到含有過多塑膠、皮料、橡膠材質的衣服,導致親人遺體發生分解或燒化不完全的現象。
► 此處選購各式壽衣
延伸閱讀
► 紙紮屋/紙紮品的運送方式及售後服務
► 什麼是骨灰罈?該怎麼挑選?
► 如何訂購骨灰罈?製作時間需要多久?
► 骨灰罈售後服務